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018年04月25日 08:24 新阅历史1作者:新阅历史1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一、确立了中国版图的1.0版本

  首先,必须先从“中国”讲起,周以前,也就是殷商,那时候还没“中”国,或曰还没有形成最初的“中国”,因为即使算上考古界不承认的夏朝,那么,在周以前的中国是不包括中原西部的,也就是不包括陕西、山西,应该也不包括山东。当然了中原地区有分广义与狭义,夏商两朝是符合狭义(即河南省)的定义的。

  但是,不管如何,中原地区的上行定义是黄河中下游地带,那就是说,还是得包括河南与河北、山东与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陕西与山西(延伸概念,还应该包括甘肃与清河)。

  总而言之,就是通俗说的古华夏东、西两大集团的统一,这两大族群在考古上,又恰巧能对应东部的龙山文化与西部的仰韶文化之中华文明的两大源流。

  

因此,“中国”的版图1.0定义,理应是广义的中原地区。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而周王朝,就用分封制做到了夏商没做到的事。

  约3056年前,周灭商功成,但此时的天下并不固定,史书上说随同周人伐商的有,“800诸侯”,具体是哪八百也不可考,而且也无法得知周人如何招俫了那么多人,但据理推算,这些诸侯纵使不全是方国,或有大量是部落/部族。

  

但是,我相信应该包括了含今天中国大陆上所有省份的族群,除了东北、南部(福建与两广)外,其他地域的方国/部落应该都来了,因为连古巴蜀也派兵参加了——《牧誓》称武王伐纣时有“庸、蜀、羌、茅、微、纑、彭、濮”参战。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虽然周人伐纣的主力,但是平心而论,周代商初期,连殷商的残余势力周人都没能力消灭。《竹书纪年》载:“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武王伐纣后,仍立纣王之子武庚为殷王,仍旧管理原殷商的核心区域(郑洛一带),只是周人也同时开始营建“雒邑”(洛阳),谋划着彻底铲除殷商势力。

  但即便如此,周人还是无法立刻集权,在这种情形下,分封制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那“800诸侯”不仅其国或其族均维持不变,而且还跟对了新的主子,既然不影响他们原来的利益,又还有新的好处(有新的土地),那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说,分封制首先是确定了这些诸侯接受了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事实,如此,“中国1.0”的概念与版图就得以实现。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周王朝的疆土不仅囊括了原夏商的版图,还把自己占据的陕西与山西都算了进去,同时扩充到南部有安徽全境、湖北全境、湖南一大半;东部则有江苏全境、浙江全境与江西北部;向西也已经去到了甘肃,如姬姓密国就在甘肃灵台——这就是答主前面说的“大中原地区”!

  

当然了,具体到某个地方还是有不服周的方国的,这些方国有原殷商方国,也有既不服商又不服周方的蛮夷之国,如江苏的徐夷、安徽的淮夷等。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但是,这些小国在往后的“周公东征”与周王朝分封的封国诸侯的攻灭下,逐一消失,周王朝基本上还是统一了这些地方。

  而西部,巴蜀则名义上归属于西周。

  难能可贵的是,东北方向也有拓土,如《竹书纪年》:

  “(武王)十五年,肃慎氏来宾”。

  《后汉书·东夷传序》:

  “康王之时,肃慎复至”——“复至”,说明此前已归顺。

  《左传·昭公元年~三十二年》又载:

  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吾何迩封之有?

  从周人自述的“东南西北土”可看出,不管周王朝有没有具体对这四方的方国涉入管理,但至少,可肯定都接受了周王室天下共主的身份。

  这就是分封制带来的第一个“红利”。

  

二、裂土封侯与等级治理

  武王伐纣的第二年,在丰镐举办“成周大会”(《逸周书·王会》),会议上大封诸侯,共裂土71国——《荀子·儒效篇》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其中,周文王诸子16国、武王诸子4国、周公直系的6国,另有周太公直系的若干封国,但查实具体,却发现与荀子记述的有出入,下面单独将姬姓封国罗列一下:

  鲁、燕、吴、蔡、曹、卫、晋、郑、魏、韩、极、滕、郕、郜、茅、密、共、凡、东虢、西虢、北虢、息、潘、滑、邘、蒋、祭、沈、胙、雍、管、韦、荀、虞、贾、霍、耿、杨、韩、随、聃、邢、酆、刘、荣、甘、樊、王叔、原、召、单、詹、巩、毛、毕、应、周国(周公独有)。

  

姬姓封国共有57国。大多数位于周王朝的“宗周”丰镐与“成周”洛阳附近,但是也有被封得很远,负责开疆拓土的,如图: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答主按:今天的课本与大多数人都认为周王朝分封诸侯时,将所有姬姓子弟分封在“王畿”附近,将其他诸侯远徙,这是不对的。其实,周王朝早期的开拓进取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被分封到燕辽、荆楚(曾国、随国)、吴越的姬姓子弟都做了相当的工作,起到了维护“边陲”的作用。

  除了姬姓子弟封国外,其他的主要封国有:齐、楚、许、秦、莒、纪、邾、宋、杞、陈、祝、蓟——其中,宋、杞、陈祝、蓟分别为殷商、夏、舜、黄帝、尧之后。

  祝、蓟为“二王”——不必对周王室行臣礼,基本上是完全独立。

  陈、杞、宋为“三恪”——亦不必行臣礼,但原则上应该服周王室为天子,因为在“成周大会上”,“殷公”(宋王)与“夏公”均有出席,并且立于周武王、周公之下,皆手执芴二南面——这就说明是行臣礼。

  此是为上古礼法“二王三恪”,相传是出自黄帝时代制订的,原则是“兴灭国,绝继世”,就是灭了人家的国后,不能灭人的族。

  

台下各诸侯也一一排位,这套等级分封制度,为确立国家秩序与稳固政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无规则不成方圆,今人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当时周王朝这套等级森严的制度,并进而鄙嗤之,这是纯粹脱离了历史背景的看法,是不可取的。

  

三、分封制产生了宗亲社会,加强了统治基础

  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周天子大封姬姓诸侯,使天下产生了“家天下”的格局,在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之前,宗亲关系为加强统治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在生产力尚未明显进步之前,各国的“自扫门前雪”又为建设国家、发展农业与经济以及人口增长起到了快速推进的作用——就好比现在的人打游戏机一样,开局就一堆“熟手”,分到各地,那么打怪升级就容易多了。

  如果认为周初时就迫不及待地建立中央集权,那同样是脱离历史眼光去看待的,以青铜器与文字为例,春秋之前这两样东西都少之又少,而且工艺还一般般,这个时候就想直管无疑就是又傻又天真——不要再轻易把古人想象成傻子。

  

四、宗亲文化产生了早期儒家《周礼》促使了文化统一

  前面说过,由于姬姓子弟的封国有内(王畿)有外(边陲),而且又占了诸侯国的70%以上,神人周公制订了中国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法典《周礼》,在遍布全国的姬姓子弟中推广执行,其他诸侯国自然也不能独外。

  

《周礼》是儒家思想的源头,众所周知,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孔子就是周公与《周礼》的超级铁粉,官都不做,要周游列国去实践他的“克己复礼”的理想。无论是《国语》《论语》还是《春秋》中,孔子都无时无刻不表露出对《周礼》那种强调亲人要互相尊重,讲老幼尊卑,讲礼义廉耻的理念痴迷不已——孔子对周公绝对是真爱!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孔子的想法是好的,他是真心希望各国止干戈为玉帛,回到周初时期“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那个年代,大家都相敬如宾,相亲相爱,天下太平。

  然而,分封制的弊端与致命弱点就在于土地兼并,周王室已经也是被这个所累,春秋之交,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已经达到了100多个,属于王室直管的疆域越来越小。而其他诸侯国中,尤其是周初时期那些非姬姓大国的疆域却越来越大,周王室逐渐衰落——“懿王之时,王室遂衰”(《史记·周本纪》)。

  

但是,即便分封制有这样的弱点,也不能否认分封制在西周时期通过等级分封与宗亲维系带来的文化上的统一 ——世界上没有任何统一能比文化一统稳固!!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姬姓子弟布满天下,确保了早期其他诸侯没有能力挑战周王室,而《周礼》正是利用了这个“和平空窗期”实现了华夏成熟文明的塑造,当存万世首功!

  1、周人做了大量统一思想的工作,如对三皇五帝的整理与传承,使天下人都认同了同一个族的几位祖先,确立了坚固的民族概念,如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大量的“言必称黄帝”正是“”《周礼》革命”成功的最佳证明。

  2、而对商夏虞舜尧及炎黄时代的思想进行了继承与改造,又帮助周室天下诸侯加强了对“国家”的认识和认知,从而又确立了国家的概念。

  3、周公犹如穿越般的前卫思想,创造了华夏民族文化识别的最关键之举措,即“华夷之辨”!周公通过华夷之辨,不仅使华夏族获得了占据中国大陆最好的农耕地带的正当权利——内诸夏而外夷狄。

  

更因此,使得华夏族获得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与空间,为华夏族保持血统纯粹与人口迅速壮大制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如何评价西周分封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夏族,即汉人能成为主体民族,就是在周公的“华夷之辨”思想下缔造的,周公首先创立了当时最先进的《周礼》文化,使华夏族获得了文化上的制高点,占据了话语主导权,在这个基础上再祭出“华夷之辨”,用儒家思想的“德政”与“仁治”从精神上折服了非华夏族,使他们乐于生活在中原之外,并自觉担任“拱卫”。有些,则很快就加入了“华夏”,所谓“入华夏则华夏之”,如晋国的狄人,燕国的胡人,江淮的“夷人”。

  华夏文明的包容性之始,肇于周公!!

  总结:

  华夏族与中国的定型者,毫无疑问就是周王朝。

  其中,分封制当然功不可没。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